扫描添加微信号
|
二试考前急救必考(下2)时间:2023-11-08 1600.CD8+T 细胞识别抗原受 MHC2 类分子。 1601.B 淋巴细胞特异性标志:CD20。 1602.NK 细胞的表面标志:NKp30、44、46。 1603.NK 不特异性识别受体,能杀伤与 IgG 抗体结合的靶细胞,这种杀伤作用称为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1604.抗原提呈细胞指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将抗原信息递呈给 T 淋巴细胞的细胞。 1605.Ig 的基本结构:两条相同 H 和两条相同 L 借链间二硫键连接。 1606.Ig 的同种型指同一种属所有正常个体 Ig 分子共同的抗原特异性标志。 1607.Ig 分为分泌型(sIg)和膜型(mIg)。 1608.IgG 是血清中含量最高,惟一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 1609.IgM 分子量最大的 Ig,最早出现的 Ig。 1610.SIgA 局部免疫功能。 1611.IgE 引发 I 型超敏反应。 1612.mIgD 可作为 B 细胞分化成熟的标志。 1613.补体系统的经典激活途径:C4b2b、C4b2b3b。 1614.补体系统的替代(旁路)途径:C3bBb、C3bBb3b。 1615.补体系统的 MBL 途径:C4b2b、C4b2a3b。 1616.IFN-α已被成功用于慢性乙肝、AIDS 的治疗。 1617.IFN-γ由活化的 Th1 细胞产生,免疫调节作用为主。 1618.HIV 感染并破坏 CD4+Th 细胞。 1619.HLA*类对 CD8+T 细胞的识别起限制作用。 1620.HLA*类与 CD4 结合,对 Th 识别起限制作用。 1621.HLA-B27 与强直性脊柱炎相关。 1622.外来抗原诱导抗原特异性 B 细胞活化、增殖,并最终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存在于体液中,发挥重要的免疫效应作用称为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1623.免疫系统的发育程度:胚胎期最易诱导,生期次之,成年期较难。 1624.*型超敏反应:药敏性休克、支喘、草热、食物过敏症、湿疹等。 1625.*型超敏反应:输血反应、新生溶血症、药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1626.*型超敏反应:Arthus 反应血清病、肾小球肾炎、类风关。 1627.*型超敏反应:接触性皮炎、结核性损伤。 1628.隐蔽抗原主要指:脑、睾丸、眼球、心肌和子宫抗原。 1629.X 性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最常见的原发性 B 细胞缺陷病,又称 Bruton 病。 1630.DiGeorge 综征(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指患者 T 细胞数目降低,缺乏 T 细胞应答;B 细胞数正 1631.肿瘤抗原指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及过度表达抗原物质。 1632.超急性排斥反应是指当移植物与受者血管接通后,受者体内预存的针对供者同种异型抗原的抗体(ABO 血型抗体或 HLA 抗体)与移植物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引发反应。 1633.急性排斥反应是最常见的排斥反应,CD4+Th1 细胞介导迟发型超敏反应。 1634.放射性核素标记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用于激素等微量物质检测,最敏感。 1635.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将抗原或抗体与固相载体(常为聚苯乙烯板)结合,然后加入待测抗体或抗原,最后以酶标抗体和底物进行检测的技术。用于抗原或血清抗体的定量检测。 1636.灭活疫苗:伤寒、百日咳、乙脑等灭活疫苗。 1637.减毒活疫苗:卡介苗、麻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减毒活疫苗。 1638.类毒素疫苗:破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 1639.微生物定义:形态微小、数量众多、结构简单,只能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见。 1640.非细胞型微生物:仅含有一种 RNA 或 DNA,包括病毒、朊粒。 164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线粒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 1642.只有细菌和立克次体有细胞壁并且有含肽聚糖。 164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真菌。 1644.细菌的三种形态:球菌、杆菌、螺形菌。 1645.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1646.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和芽孢。 1647.青霉素和头孢抑制 G+菌肽聚糖的五肽交联桥。 1648.溶菌酶可水解聚糖骨架的β-1,4 糖苷键,发挥抗菌作用。 1649.多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和杆菌肽抑制四肽侧链的连结。 1650.异染颗粒为白喉棒状杆菌、鼠疫耶尔森氏菌和结核分枝杆菌等所特有的胞质颗粒,它由 RNA 和偏磷酸盐构成,经亚甲蓝染色呈紫色。 1651.荚膜具有粘附宿主细胞核抗吞噬等致病作用,具有侵袭力。 1652.鞭毛是运动器具有抗原性并与致病性有关。 1653.普通菌毛可促使细菌粘附于宿主细胞表面而致病。 1654.通常以杀死芽胞作为灭菌指标。 1655.高压蒸汽灭菌是最有效的方法。 1656.热原质引起人体发热的物质。 1657.细菌素是细菌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 1658.消毒是杀灭物体上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不一定杀灭芽胞。 1659.高压蒸汽灭菌法:温度 121.3°C,15-20 分。 1660.热力灭菌效果可靠而又简便易行,为首选灭菌方法。 1661.紫外线消毒:以波长 265-266nm 杀作用最强,仅适用于直射物品表面消毒及对空气的消毒,不能用于微生物的灭理。 1662.高效消毒剂:可杀灭芽胞在所有微生物,如戊二醛、甲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等。 1663.中效消毒剂: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不能杀灭芽孢,如碘酊及碘伏、乙醇及异丙醇等。 1664.低效消毒剂:杀灭多种细菌繁殖体,但不能杀灭结核分枝杆菌及芽孢和抵抗力较强的某些真菌和病。如氯已定(洗必泰)、苯扎溴铵(新洁尔灭)、高锰酸钾等。 1665.噬菌体侵袭菌、真菌、螺旋体和支原体等微生物的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 或 RNA。 1666.前噬菌体: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 1667.R 质粒转移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1668.菌群失调的主要原因是抗生素滥用。 1669.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致病性取决于:细菌的毒力、侵入数量、侵入部位。 1670.外毒素主要为 G,内毒素主要为 G。(外阳内阴) 1671.外毒素化学成分为蛋白质。 1672.内毒素化学成分为脂多糖。 1673.抗原性:外毒素可以经甲醛处理脱毒成类毒素,内毒素不能。 1674.菌血症:病原菌入血,未大量繁殖和引起严重临床表现。 1675.毒血症:原菌不入血,外毒素入血,使机体致病。 1676.败血症:病原菌入血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1677.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入血并大量繁殖,引起严重的中毒症状,并通过血流扩散产生新的化脓病灶。 1678.病原学检测为细菌学诊断的金标准。 1679.链球菌荚膜是主要的毒力因子。 1680.淋病奈瑟菌的致病物质:菌毛、脂寡糖、IgA1 蛋白酶、外膜蛋白。 1681.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病原体为 EHECO157:H7。 1682.霍乱弧菌无芽胞、无荚膜。 1683.副溶血性弧菌主要存在于海水、海底沉积物和海产品中。 1684.破伤风痉挛毒素主要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细胞。 1685.破伤风主要神经外毒素为肉毒素。 1686.结核分枝杆菌经抗酸染色,镜下位红色的略带弯曲的细长杆菌。 1687.动物源性细菌主要有:布鲁氏菌,鼠疫耶尔森氏菌、炭疽芽胞杆菌。 1688.布鲁氏菌临表为波浪热。 1689.人类鼠疫由带菌的鼠蚤叮咬而受染。 1690.肺炎支原体是引起人类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间质性肺炎)的主要病菌。 1691.解脲脲原体主要经性接触传播,是主要引起非淋菌尿道炎的重要病体。 1692.立克次体对四环素和氯霉素等抗生素敏感。 1693.新生隐球菌:鸽粪是主要传染源。 1694.不包括 I 型超敏反应。 1695.孕妇在孕期 4 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易引起垂直感染。 1696.柯萨奇 B 组病毒可引起心肌炎、心包炎、人病毒性心肌炎。 1697.儿童手足口病主要有新型肠道病毒 71 型感引起。 1698.朊粒病即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1699.医学心理学包括临床心理学、健康心学、护理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 1700.心理卫生又叫做心理健康。 1701.知觉具有的特征:整体性、常性、意义性和选择性。 1702.思维是属于心理活动的认识过程。 1703.记忆后的第一天是忘记最快的时间。 1704.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或集中的现象称为注意。 1705.情绪是人对事的短暂的情感。情感可在情绪中反映。 1706.知识的内遗快发生在记忆后的第 1 天。 1707.心理冲突的型包括双避冲突、双趋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 1708.巴甫洛夫分型:即活泼型、安静型、兴奋型和抑制型。 1709.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分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1710.A 型行为:竞争性强、时间紧迫感、办事急躁、具有敌意等,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有关。 1711.B 型行为:与 A 型相反,减少冠心病发生的抗应激人格。 1712.C 型行为:过度的性格克制、过分合作、谨慎,过度社会化、情绪表达障碍,体内的免疫功能抑制,导致肿瘤发生。 1713.心理社会因素参与的躯体疾病称为心身疾病。 1714.常用的方法有调查法、观察法、会谈法、作品分析法、心理测验法及临床评定量表。 1715.TAT 为主题统觉试验,是投射试验的一种。 1716.心理测验的原则是标准化。 1717.心理测验的原则包括标准化、保密、客观性原则。 1718.“受试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对一些意义不明的图象,墨迹作出回答,借以诱导出受试者的经验,情绪或内心冲突”称为一种投射测验。 1719.IQ=[15(X-M)/s]+100 称为离差智商。 1720.客观性测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卡特尔 16 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1721.投射性测验:洛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 1722.常用的智力测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1723.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为:IQ=100+15(x-X)/SD。 1724.年龄智商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特曼在对比奈量表进行修订时提出来的,其计算方法为:IQ=MA/CA×100。 1725.效度指一个测量工具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东西的真实程度,它反映工具的有效性、正确性。 1726.常模是测验取样的平均值,即正常的或平均的成绩。 1727.应用心理测验的一般原则:标准化原则、保密原则、客观性原则。 1728.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创建了人本主义疗法。 1729.个别能力测验(如 Kohs 积木图案测检、Seguin 形板测验、Benton 视觉保持测验等)、记忆测验、思维测验和成套的神经心理学测验等。 1730.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于 19 世纪末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它在心理治疗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731.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了行为主义的理论。 1732.潜意识(无意识):人的心理活动的深层结是不能被人意识到的。它包括人类的本能及原始冲动。潜意识是人类心理原动所在,其活动是遵循“享乐原则”。 1733.潜意识:当前未曾注意到,但一经他提醒或自己集中注意、努力回忆即可进入意识的心理活动,介于意识与潜意识。潜意识内的观念首先进入前意识才能到达意识层。 1734.人本主义理论的创始人是罗杰斯,理论基础主要有:实现的趋势;自我概念;充分体验。 1735.自由联想:在进行自由联想之前,要让病人打消一切顾虑,想到什么就讲什么,医生对谈话内容保,鼓励病人按原始的想法讲出来,不要怕难为情或怕人们感到荒谬、奇怪而有意加以修。因为越是荒唐或不好意思讲出来的东西,却有可能最有意义并对治疗方面的价大。 1736.医疗过程中,医生充当家长式角色的医患关系的模式属于权威模式。 1737.角色行为缺如:医生诊断为有病,但本人否认自己有病,根本没有或不愿意识到自己是患者。 1738.角色行为冲突:同一个体常常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当患病并需要从其他角色转化为患者角色时,患者一时难以实现角色适应。 1739.角色行为减退:由于更强烈的情感需要,不顾病情而从事力所不及的活动,表现出对病、伤的考虑不充分或不够重视。 1740.角色行为强化:对承担原来的社会角色恐慌不安,安心于已适应的患者角色现状,或者自觉病情严重程度超过实际情况,小病大养。 1741.角色行为异常:患者出现行为异常,如对医务人员的攻击性言行,病态固执、抑郁、厌世、以致自杀等。 1742.心理卫生应从何时抓起胎儿期。 1743.同时能刺激多种感官的游戏或运动,叫做感觉整合训练。 1744.面对威胁性的应激源,通过各种适当的心理和行为对策来消除或缓解个体的紧张状态,称之为应对。 1745.不影响个体对应激的认知评价的是对应激源的敏感度。 1746.人们在遇到压力、痛苦、困境时,引起自杀的主要原因是难以应对应激源。 1747.应激的概念可理解为在对环境要求与应付能力评估后的状态。 1748.心身疾病是心理社会因素在病因上起主导作用的躯体疾病。 1749.目前最常用的智力高低表示法是离差智商。 1750.一位心理学专家为了对一 3 岁幼儿作心理评估,去孩子所在的幼儿园观看该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这种心理评估的方法是自然观察法。 1751.使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测查某人的人格特征,并计算各人格因子得分,这是心理测量。 1752.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做出的鉴定称为心理评估 1753.投射性测验的理论基础是精神分析理论。 1754.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最初是根据精神病临床需要编制的。 1755.艾森克人格问卷的分量表中,代表情绪稳定性特征的是 N。 1756.目前我国最常用的智力量表是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1757.心理测量工具好坏的最基本标志是信度和效度。 1758.效度反映心理测量结果的真实性。 1759.语言知觉测验属于神经心理学测验。 1760.主题统觉测验属于人格投射测验。 1761.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属于人格测验问卷 1762.SLC-90 属于评定量表。 1763.心理咨询的基本手段包括:宣泄、领、强化自我控制、增强自信心。 1764.人本主义疗法有以下特点:以询为中心、把心理治疗看成一个转变过程、非指令性治疗的技巧、言语操作性条件验。 1765.给来访者以心理上的指导和帮助的过程叫做心理咨询。 1766.心理治疗的目标是促进求助者的成长和自立,不能代替病人作出任何选择与决定,这是心理治疗的中立原则。 1767.按一定的练习序,学习有意识地控制或调节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以降低 机体唤醒水平,调整因紧刺激而紊乱的功能,这种疗法称为放松训练法。 1768.在为一名强症病人的治疗中,医生鼓励病人回忆从童年起所遭受的精神创伤与挫折,帮助他重新认识,建立起现实性的健康心理,这种疗法是自由联想。 1769.以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的疗法是自由联想疗法。 1770.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疗法是系统脱敏疗法。 1771.以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疗法是询者中心疗法。 1772.建立医患关系的原则是疾病性质和病人的人格特征。 1773.共同参与型的医患关系模式最适合于慢性病人。 1774.由病人的家长、家属或他人作出求医决定的求医类型是被动型。 1775.根据求医的决定权,可将求医行为分成主动型、被动型、强制型。 1776.义务论是不考虑行为的效果,只看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应当”的行为规范的形式。 1777.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誓言》:不伤害原则、为病人利益原则、保密原则已成为西方医德传统的核心。 1778.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论”是古代医学伦理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1779.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1780.托马斯·帕茨瓦尔--《医学伦理学》。 1781.医生的权利:执业权(履行职责和获取相应条件)、报酬权、学习、科研权、尊严和人身安全权、参与权、建议权、特殊干涉权(精神病人、自杀未遂病人、传染病人)。 1782.医生的义务:遵守法律、法规,技术操作规范;敬业,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关爱、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钻研业务,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从事科学研究,发展医学科学;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等。 1783.荷兰是最早实施安乐死的国家。 1784.脑死亡是指原发于脑组织严重外伤或脑的原发性疾病,导致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不可逆转和永久的丧失,是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的全部死亡。 1785.囊胚体外培养期限不得超过14天 1786.医学道德修养的方法:学习、立志、躬行、反省。 1787.医学伦理学中最古老、最有生命力的医德范畴是医疗保密。 1788.医德良心因其不可见而很难确定其对行为的作用。 1789.医德情感是医务人员内心体验的自然流露。 1790.医务工作者崇高的职业道德境界体现在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活动中。 1791.治疗需要获得病人的知情同意,其实质体现的是尊重病人的自主性。 1792.公正不仅指形式上的类似,更强调公正的内容。 1793.尊重原则也包括尊重那些没到法定年龄的人,有时甚至还包括他们的有些决定。 1794.最先提出“不伤害原则”的西方医学家是希波克拉底。 1795.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范畴就是医学伦理学的基念。 1796.强调病人自主,也充分看到医生做主的存价值 1797.欧美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四原则包:不伤害、有利、尊重、公正。 1798.医学伦理学原则中的最高层次是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 1799.我国社会主义医德基本原则出的时间是 1981 年。 1800.“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一提法出自 1991 年《中国医学生誓词》。 180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这一文献的基本精神是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1802.中华人民共和卫生部颁布《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的时间是 1988年 l2 月 15 日。 1803.医德规范的质是指医务人员在医学活动中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普遍规律的反应。 1804.病人的权利受到关注的社会背景是人的权利意识、参与意识增强和对人的本质的进一步认识。 1805.现代的医生义务强调的是对患者和社会负责任。 1806.医务人员在确定辅助检查项目后,必须做到使病人知情同意,要告知病人(或家属),尊重被检者。 1807.医学伦理学公正原则要求对病人一视同仁。 1808.保守医疗秘密之两方面的内容是指为病人保密与对病人保密。 1809.医德良心是医务人员天生的对病人的行善之心。 1810.按情感内容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理性成分从小到大排列的医德情感序列是同情感一责任感—事业感。 1811.医德情感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自己和他人行为之间关系的内心体验。 1812.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是:权利与义务、情感与良心、审慎与保密。 1813.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是:不伤害原则、有利原则、尊重原则和公正原则。 1814.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规范包括:救死扶伤、文明礼貌、廉洁奉公、团结协作以及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等。 1815.对于长期慢性病人,宜采取的医患关系模式是共同参与型。 1816.医患双方都具有独立人格要求医师做到平等待患。 1817.患者的自主性取决于医患之间的契约关系。 1818.医患之间的契约关系取决于双方都有独立人格。 1819.互相尊重、密切合作、互相学习是处理医际关系的原则。 1820.医务人员共同的首要义务和天职是维护病人的利益和社会公益。 1821.医务人员相互合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医务人员彼此信任。 1822.医务人员共同的首要义务和天职是维护病人的利益和社会公益。 1823.医患关系是以社会主义法制为保障建立起来的信托关系。 1824.对于长期慢性病人,宜采取的医患关系模式是共同参与型。 1825.构成医患信托关系的根本前提是病人求医行为中包含对医师的信任 1826.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全面的健康观,建立预防为主、自我保健意识。 1827.人类生态环境的危机主要表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1828.预防医学控制疾病发生的两大关口是防疫与食品卫生。 1829.大卫生观包括的主要内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给人类健康事业带来全方位的影响。 1830.医务人员相互合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医务人员彼此信任。 1831.现代临终关怀事业的创立者是桑德斯。 1832.对患有不治之症且濒临死亡而又极度痛的病人,停止采用人工干预方式抢救而缩短病人痛苦的死亡过程称为医生助死。 1833.心理治疗应遵循的道德要求掌握用心理治疗的知识、技巧去开导病人。 1834.临床治疗工作中的有效原则要求医务人员应做到认真实施有效治疗。 1835.临床诊治工作的基本道德原则包括的内容-及时原则、准确原则、自主择优原则、有效原则。 1836.对三种医德评价方式相互关系的正确理解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 1837.在医德评价中自我评价方式及主观评价力量是指内心信念。 1838.在进行医评,应防止的“四种片面依据论”是指唯动机论、唯效果论、唯目的论、唯手段轮 1839.医德评价应坚持依据的辩证统—是指动机与效果、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1840.医德评价的标准包含有利、自主、公正、互助。 1841.医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在医疗卫生保健实践中修养。 1842.医德修养的主要内容是指医德原则、规范提出的要求。 1843.对医德修养的意义的正确表述是使医务人员养成良好的医德品质和人格,使医疗卫生单位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从而促进社会精神文明。 1844.人体的临床医学研究,必须在开始之前提交伦理委员会审查。 1845.关于人体实验的第一个伦理学文献是《纽伦堡法典》。 1846.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对受试者的负担和受益要公平分配。 1847.医学科学研究的作用也有双向性,表现在造福人类与危害人类。 1848.人体实验是以人作为受试对象的试验。 1849.人体实验的核心宗旨是保障受试者身心安全。 1850.公平原则是选择受试者的时候需遵循的。 1851.在临床医学研究前,对无行为能力的病人要获得他家属的同意,属于知情同意。 1852.一个供精者的精子最多只能提供给 5 名妇女受孕。 1853.活体捐赠肾脏和尸体器官分配的准则是 1986 年由国际移植学会发布的。 1854.脑死亡标准由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特设委员会首先提出的时间是 1968 年。 1855.临终关怀的道德要求不包含的内容是它体现生命神圣、质量和价值的统一。 1856.我国对克隆技术是否应该用于人类的立场是允许治疗性克隆,不允许生殖性克隆。 1857.对患有不治之症且濒临死亡而又极度痛苦的病人,停止采用人工干预方式抢救而缩短病人痛苦的死亡过程,称为消极安乐死。 1858.基因诊断及治疗的伦理原则:尊重病人、知情同意、有益于病人、保守秘密。 1859.截至 2002 年年末,只有两个国家在全国范围内使自愿主动安乐死合法化,它们是荷兰、比利时。 1860.医务人员修养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坚持医疗卫生实践。 1861.对医务人员进行道德评价的依据是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1862.在医德评价中,自我评价方式及主观评价力量是指内心信念。 1863.医德修养要坚持实践性。 1864.对白求恩医德境界的最佳概括是对技术精益求精,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1865.《忧念白求恩》的作者和写作年代是毛泽东,l939 年 l2 月。 1866.我国古代最杰出的医德经典是孙思邈的《大医精诚》。 1867.被称为“药王”的我国古代名医是张仲景。 1868.为西方医学道德莫基的代表作是《希波克拉底誓言》。 1869.《希波克拉底誓言》中提出的医德根本原则病家谋利益。 1870.具备下列条件的可以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考试: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 1 年。 1871.管理本行政区域医师工作的机构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1872.《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适用于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的专业医务人员。 1873.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技术操作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执业活动 6 个月至 1 年。 1874.对定期考核不格的医师,暂停执业活动期满,再次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的允许继续执业。 1875.医师考核不格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暂停执业活动 3 至 6 个月。 1876.对医师的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状况,依法享有定期考核权的单位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机构或组织。 1877.医疗机构实施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如果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关系人在场时,应当经治医师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的批准后实施。 1878.医师进行试验性临床医疗,应当经医院批准并征得患者本人或者其家属同意。 1879.医师在执业活动中除正当治疗外不得使用副作用大的药品。 1880.医师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应当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 1881.医师执业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等变更以下注册事项的,应当到准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办理变更注册手续。 1882.申请个体行医的,须经执业医师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5 年。 1883.被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的当事人有异议的,依法申请复议或者起诉的期限是自收到注销注册通知之日起 15 日内。 1884.医师注册后应当由卫生行政部门注销注册的情形之一是受吊销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 1885.受理医师执业注册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对不符合条件不予注册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的期限是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 30 日内。 1886.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的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注册的时限为两年。 1887.受理执业医师注册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对应当准予注册的,准予注册期限是自收到申请之日起 30 日内。 1888.经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可以申请注册,受理机构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1889.医疗保健机构依法开展产前诊断的,必须符合卫生部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并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许可。 1890.医疗保健机构严禁采用技术手段进行胎儿性别鉴定。 1891.从事家庭接生的人员,接生时出现婴儿死亡,应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1892.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医疗事故的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1893.医疗事故的鉴定应由医学会负责。 1894.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尸体应立即移放太平间。死者尸体存放时间一般不得超过 2 周。 1895.疑似输血引起的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封存的现场实物应由医疗机构保管。 1896.因为抢救危急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医务人员应在抢救结束后 6 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1897.对患者死因有异议的,应在 48 小时进行尸检。具备冷冻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 天。 1898.《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造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属于三级医疗事故。 1899.在诊疗同意制度中,如果病人方面的意见不统一,医师应当以病人本人的意见为准。 1900.必须由病人及其家属或者关系人签字同意的诊疗行为包括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 1901.医疗机构的住病历的保存期不得少于 30 年。 1902.按诊疗同制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处理是经治医师提出处置方案,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1903.医疗机构施行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 1904.医疗机构在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中对非卫生技术人员不得使用。 1905.任何单位或个人开展医疗活动,必须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1906.《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执业要求中规定,医疗机构执业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医疗技术规范。 1907.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发生医疗事故不按规定报告的,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是暂停 6 至 12 个月的执业活动。 1908.公卫医师何某在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和执业许可证后的一年里,擅自从事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和产前诊断,虽经卫生行政部门制止,仍不改正,并又实施终止妊娠手术,依据《母要保健法》的规定,可以给予处以罚款。 1909.经产前检查,医师发现或者怀疑胎儿异常的,应当对孕妇进行产前诊断。 1910.医疗机构对其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 2 天。 1911.在自然疫源地和可能是自然疫源地的地区兴办的大型建设项目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申请当地卫生防疫机构对施工环境进行卫生调查。 1912.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的职责是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防治工作。 1913.《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914.法定传染病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应当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 1915.对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和物品,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及时采取必要的卫生处理。 1916.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违反《献血法》的规定,将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用于患者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的行政处罚是责令改正。 1917.主管全国母婴保健工作的部门是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1918.婚前医学检查包括对下列疾病的检查严重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有关精神病。 1919.根据《母婴保健法》的规定,产前诊断出现胎儿患有严重遗传性疾病,医师应当向夫妻双方说明情况,并提出终止妊娠的医学意见。 1920.下列属于《母婴保健法》规定可以申请医学技术鉴定的是对婚前医学检查结果有异议的。 1921.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防治,切断传播途径。 1922.乙类传染病应按甲类传染病处理的是肺炭疽。 1923.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情形,省、自治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时限是接到报告 1 小时。 1924.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下来属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应当履行的义务是医师应对感染者病人私予以保密。 1925.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坚持的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1926.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负责艾滋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1927.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坚持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1928.《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929.在突发性共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不配合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调查、采样、分析和检验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 193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193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的方针是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1932.国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发布制度。负责向社会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部门是卫生部。 1933.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由执业医师所在的医疗机构授予。 1934.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应当至少保存 3 年。 1935.医师未取得处方权开具药品处方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暂停执业活动的时间为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 1936.处方一般不得超过 7 日用量。 1937.处方标准由以卫生部统一规定。 1938.处方开具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有效期,但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3 天。 1939.《献血法》规定,献血者两次献血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 6 个月。 1940.根据《献血法》的规定,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的血液量为 200 毫升;400毫升。 1941.疑似输血引起的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封存的现场实物应由医疗机构保管。 1942.医疗机构为死因不明者出具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只做是否死亡的诊断。 1943.当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 50%的抗菌药物时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1944.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1945.紧急情况下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处方量应当限于 1 天用量。 1946.医疗机构应当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 3 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1947.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20%。 1948.医院输血科应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强制性国家标准,卫生行业标准。 1949.医疗机构所需全血及其血液成分,需要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门批准的血站负责提供。 1950.输血前医务人员应严格核对配血单和血袋标签中的各项内容。 1951.输血协议,有医患双方来签署。 1952.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输血科业务范围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计划的申报,储存 血液,对本单位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 1953.医院临床输血委员会,应负责临床用血规范理和技术指导,开展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1954.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遵循的原则遵照理、科学的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1955.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摘取满 18 周岁公民的活体器官用于移植 1956.人体器官捐献的原则应当遵循自愿、无偿原则。 1957.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造成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的,应当给予一次性补偿。 1958.接种第一类疫由医院承担费用。 1959.疫苗流通预种管理条例实施日期 2005 年 6 月 1 日。 1960.临床预防服的对像是健康人。 1961.一级预防:针对病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1962.二级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 1963.三级预防:对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措施,使患者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1964.两组呈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资料,但均数相差悬殊,若比较离散趋势,最好选用的指标变异系数。 1965.正态分布中反映离散程度最好的是标准差系数。 1966.标准正态分布的均数为 0,标准差为 1。 1967.可以全面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特征的两个指标是均数和标准差。 1968.发病率指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 1 年)、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1969.罹患率与发病率一样,也是测量人群新病例发生频率的指标。 1970.患病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现患某病者(包括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1971.病残率指在一定的期间内,某人群中实际存在病残人数的比例。 1972.死亡率指在一定期间(通常为 1 年)内,某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 1973.散发指某病发病率维持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无明显的时、空联系和相互传播关系,表现为散在发生,数量不多,这样的流行强度称为散发。 1974.流行指某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的发病率水平。疾病流行时,各病例间有明显的时空联系,发病率高于当地散发发病水平的 3-10 倍。 1975.大流行指当疾病迅速蔓延,涉及地域广,短时间内可跨越省界、国界或洲界.发病率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 1976.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相同患者的现象。 1977.病例对照研究指选择患有和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各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或水平,通过比较各组之间暴露比例或水平的差异。 1978.队列研究指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各组的结局并比较其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1979.系统抽样的方法是随机定起点,一定间隔抽取单位。 1980.流行病学的三类偏倚是选择、信息、混杂偏倚。 1981.流行病学中的疾病之间分布是指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及地区分布。 1982.双盲法是指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均不知道分组情况和接受的治疗措施。 1983.单盲法:对检查人员隐瞒患者的诊治情况。 1984.三盲法:指对受试者、实验设计人员、数据人员均隐瞒情况。 1985.Meta 分析中常见的偏倚包括引用偏倚表偏倚、文献库偏倚、多次发表偏倚。 1986.临床预防服务内容:求医者的健康咨;健康筛检;免疫接种;化学预防;预防性治疗。 1987.行为变化阶段有 5 个阶:无转变打算阶段;打算转变阶段;转变准备阶段;行动阶段;行为维持阶段。 1988.BMI=体重(kg)/[身高(m)],体质指数(BMI)是评价 18 岁以上成人群体营养状况的常用指标。中国成人判断超重和肥胖度的界限值,BMI 小于 18.5是体重过低;18.5-23.9 为体重常;24.0-27.9 为超重;≥28 为肥胖。 1989.身体活动害常见的是外伤和急性心血管事件。 1990.甲类传染病于 2 小时内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乙、丙类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 24 小时内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1991.对 7 周岁及 7 周岁以下儿童进行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和麻疹疫苗免疫接种,以及以后的适时加强免疫,使儿童获得对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麻疹的免疫力,概括为“接种四苗,预防六病”。 1992.变形杆菌食物中毒:动物性食品,特别是熟肉以及内脏的熟制品。 1993.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主要是乳及乳制品、肉类、剩饭等。 1994.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动物性食品主要是海产品。 1995.我国目前的职业病分为 10 大类 115 个病种。 1996.任何医疗卫生机构接诊的急性职业病均应在 12-24 小时之内向患者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1997.对确诊的非急性职业病患者如尘肺病、慢性职业中毒和其他慢性职业病,应在十五日内报告,分别填报《尘肺病报告卡》和《职业病报告卡》,按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程序逐级上报。 1998.含锌最丰富的食物是鱼贝类。 1999.严重环境污染引起的区域性疾病是公害病。 2000.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含义是全球所有人民都能享有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并且通过消除和控制影响健康的各种有害因素,使人们都能享有在社会和经济生活方而都富有成效的那种健康水平,达到身体、精神和社会幸福的完好状态。 下一篇二试考前急救必考(下1) |